建国际化医药名城—2012.10.15
2012-11-1 13:14:39 |
10月13日,作为国家级唯一的中医药产业的专项博览会,“中国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通化县隆重启幕。同时开业的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囊括15大功能、10个服务体系,为我国中医药产业产品、技术、信息与资源的集中展示交易,中医药企业生产加工、国际贸易协作打造了平台,创新了我国中医药企业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对于我国中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加快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破解多年制约发展难题
近年来,通化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中国医药城的发展战略,在中药资源开发、产业技术创新、企业集群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医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长白山中药材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是著名的中国中药之乡,也是全国第一个被命名的“中国医药城”。
作为中草药之源的通化,拥有医药生产企业百余家,其中上市企业8家,拥有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8家,规模以上药品加工企业87家,医药批发企业34家,零售药店1091家,通过GMP认证生产线447条。2011年,通化市医药工业实现产值479亿元。修正、万通、东宝等7户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企业利润500强。全市10个药品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在50公里半径内汇聚如此多的医药资源,全国仅有!”通化市市长田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如此基础雄厚的医药行业聚集地,却一直以“三头在外”的落后行业模式发展,极大地阻碍了通化市医药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医药交易市场,药农要赶到千里之外低价销售珍稀原材料,通化药企再去外地采购原材料,生产出的成品药再千里迢迢地运到外地销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和成本浪费。”田玉林说,中国·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的建立,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一制约通化医药产业发展的难题。
采购加工销售观光一条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坐落在通化的中国·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批准为中国中医药产业展览交易基地,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600亩,有医药物流中心、交易中心、中小企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信息中心、检测加工包装中心、产业配套中心及神农百草园种植基地,实现采购加工销售观光一条龙服务。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拥有24小时恒温,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拣选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按照医药企业GSP认证标准打造的具备国际国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仓储平台,不仅为交易市场仓储提供保障,也极好地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保障,降低高昂的仓储成本,同时可以联合银行实行仓单抵押政策,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长白山药谷还特别规划占地约1000亩的神农百草园种植基地。通过人参、北细辛等名贵药材的示范种植及农业科研项目,建立GAP标准化的中药种植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保证药材原料的品质。
开创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明告诉记者,“中国中医药产业展览交易基地”的建立,是通过对广东、上海、辽宁、河南、湖北等地多个城市近三年的考察和调研,最终立项批复落户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主要是基于吉林省和通化市政府针对区域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所制订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中国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作为国家级唯一的中医药产业的专项博览会,将产业基地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同科技研发总部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开创了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新思路,必将极大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对拉动区域经济、扩大流通,促进通化市和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月13日下午,在中国·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举行的通化区域经济发展招商专题推介会上,共有三组企业进行对接签约,总投资额达39亿元。目前,通化市正以“建设千亿规模生物产业基地,突出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打造全国医药产业强市”为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医药工业、医药商贸、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中药材基地、医药康复、医药文化“七位一体”的国际化医药名城。
作者: 卢红 新文化报 (中国药材市场) |
|
|
|
|
|